本文解答了关于《基本的会计等式》相关内容,同时关于1、基本的会计等式,2、基本的会计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3、基本的会计等式反映和揭示了什么,4、基本的会计等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5、基本的会计等式英文,的相关问答本篇文章福途教育网小编也整理了进来,希望对您有帮助。
基本的会计等式就可以很容易地表示。
Assets = Liabilities + Equity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基本的会计等式
基本的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
山木培训的小编认为会计等式是指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产生于15世纪.由意大利的数学家、近代会计的奠基人卢卡·帕乔利首先提出,并由后世的会计学者不断发展和完善。
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会计要求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资金运动是企业资金及其运动过程的有机统一。静态会计要素与动态会计要素相互联系地揭示了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这种内在规律.就可以通过会计平衡等式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等式就称为会计等式。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以及设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静态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用来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在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静态会计要素之间具有下列基本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任何形式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如果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和结构的资源,这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在会计上,我们将这些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称为资产。这些资产分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表现为不同的存在形态,如货币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房屋及建筑物等。而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这些资产,又是从一定的来源渠道取得的。企业的资产初是由投资者(即所有者)提供的。但是。投资者的这种投人不是无偿的.而是拥有一定的要求权或求偿权。即在经济利益上要求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I,获得补偿,要求收同投资本金并享有投资所得,这种对企业资产所拥有的要求权称为权益。这样,资产和权益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权益也不能离开资产而存在;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而资产则是权益的存在形态,二者实际上是企业资本这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同等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资产与权益之间永远保持着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即:资产=权益。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以及商业信川和银行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筹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即企业资产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来源渠道:一种是由投资者提供的.另一种是由债权人提供的。债权人对企业的投人同样也不是无偿的,他也对企业的资产拥有一定的要求权或求偿权,即拥有一定的权益。这样.权益的归属也就相应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债权人的权益,一部分是投资者的权益,前者是通过借贷方式形成的权益.而后者则是通过投资方式形成的权益。在会计上.债权人的权益称为企业的负债.
投资者的权益称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在股份制企业则称为股东权益)。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等于权益。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在任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必定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因此.就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必然会引起会计要素数量上的增减变化,但经济活动的发生只能引起企业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同时增减变化.并不能也不会破坏这一基本的平衡关系。
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等式中,负债总是位于所有者权益之前。这种顺序的排列不是随机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意义。因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代表了企业两种不同的资产来源,尽管从性质上看它们都表现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或求偿权.即对企业资产所拥有的权益,但这两种权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负债是企业借入的资产,一般都有明确的偿还期限,有的还附有利率。债权人希望企业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支付预定的利息。债权人的这部分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其偿还具有强制性,即企业如不偿还到期的负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可见,债权人对企业的投人是一种暂时性的投人。所有者权益则不同,它是企业接受投资者的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它代表的是所有者投人企业的资本以及在后续的生产经营期间累计留存的盈利。这部分资本可供企业长期使用,没有到期还本付息的限制。除非企业或清算,否则,这部分资本可供企业长久使用,即所有者对企业的投人是一种的投人。另外,债权人和所有者对收益的期望不同.他们需要承受的风险也不同。债权人希望到期能够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而且所获得的利息是固定的,因而其收益是有限的,所承受的风险自然也有限;所有者则希望通过企业的有效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其所获得的利润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企业盈利的多少,因此所有者承受的风险要高于债权人。由此可见.负债的求偿力远远高于所有者权益。负债在会计等式中的位置之所以排在所有者权益之前.其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这样.上述会计等式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一负债二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全部资产扣减全部负债以后的剩余部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有者权益又被称为剩余权益。当企业经营成功而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而不断出现损时.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
总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任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了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故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会计的基本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以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动态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用来反映收人、费川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在一定期间内,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动态会计要素之间具有下列基本关系:
收入一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称为第二会计等式。它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收入和费1月指的是广义的收入和费用).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企业经营的日标就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人,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企业将一定会计期间所形成的全部收人与发生的全部费用相比较.其额就是企业在这一期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其额就是利润;反之,就是损。这一等式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故称为动态会计等式。它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损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利润的实现.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损的发生.一方而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因此,在会计期末企业对实现的利润进行分配之前,上述会计等式又可以改写成下列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在会计期末,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章程或I事会决议等,按规定程序对实现的利润进行分配。其,It:一部分利润应以所得税的方式上交国家.一部分利润应分配给投资者.在实际支付之前它们分别形成了企业的应交税金和应付股利或利润.即这两部分利润转化为企业的负债;还有一部分利润是以剩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方式留存于企业,构成了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在利润分配之后.上述会计等式又恢复为基本等式的形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三会计等式是反映第一会计等式与第二会计等式之间关系的等式,是第一会计等式的扩展,它不但没有破坏第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而且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使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川、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无论如何变化,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上来。正因为如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才被称为会计的基本等式。
以上是山木培训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本的会计等式内容。
总结:以上是编辑:【温柔女孩】整理及AI智能原创关于《基本的会计等式
》优质内容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